第三百五十七章 斗舰-《三国:我被黄巾裹挟了》


    第(2/3)页

    这批人说一句国之重器也不为过。

    他们会造楼船、斗舰,给他们配上力役,立刻吊打幽州所有船厂。

    这批人能聚在一起,看样子刘虞想在扬州有一番大动作,结果在袁绍的帮助下,最终便宜了刘襄。

    袁本初是个大好人呀!

    报答袁绍的事情以后再说,当务之急是这批人的安置问题。

    刘襄现在有两个船厂,一个在渔阳郡泉州县,负责建造大大小小的货船。另一个在海阳县,负责建造战船,有八个造船干渠,就是干船坞。

    汉代没有船坞,所以刘襄“发明”了一种叫“船坞”的造船场所。

    其实原理很简单,在河边挖一条水渠,如果水渠里面的水与河水相连,就叫湿船坞,有堤坝隔断水流的,就是干船坞。

    干渠底部放置木墩,墩上面铺大木梁,在木梁上造船,等船造好以后,引水进渠,船就浮起来了,然后顺着水道直接进入河中。

    原理很简单,但工匠很聪明,他们不但在干渠上搭了船棚,不受日晒雨淋,还模仿城门的千斤闸,做了可以横向推动的闸门。

    闸门主体是铁制的网格一样的栅栏,推拉的时候不受水压阻碍,之后再用板材堵住缝隙,这样就不用反复的建堤拆堤了。

    新船造好以后,拉开闸门,水流涌入,船只浮起,驶出水道,然后再推上闸门,堵住缝隙,抽出渠中河水,继续建造下一艘船。

    虽然幽州的造船技术次一点,但船坞技术领先世界一千多年。

    这么好的船坞,配上二十八米长,四米宽的小破船,刘襄似乎听到了船坞在哭泣。

    这批船匠的到来,可以让幽州的造船技术提升一大截,但刘襄不太想造平底的楼船,他还是喜欢尖底战舰,大海才是他的目标。

    以楼船的体量,再配上尖底的话,除了大江大河,其他小河沟都进不去,平底大楼船的船身高四十米,入水十米,换上尖底,得高五十多米,入水将近三十米,大部分的河流都满足不了航行需要,容易搁浅。

    而且楼船的造价太贵了,他短期内用不到啊。

    难题跟几个幕僚一说,荀彧、沮授他们几个都有点发呆,全是北人,不了解大船啊。

    还是被拽着一起来的刘虞想出了办法。

    “可先造斗舰用于作战,然后造尖底的海运货船积累经验。”

    当即把六个造船大匠叫来,        想法一说,他们也发愣,没见过尖底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