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董卓虽退,但威胁仍在,吾料定袁本初北伐冀州的意愿不大,明公只需派出使者,表明支持袁绍讨伐国贼之举,赞其大义,彰其名望,将其架在高处,必能捆绑其手脚,不敢破坏讨贼之名。如此,冀州自安。” 荀彧自信满满的出了一个道德绑架的主意。 这主意不错,袁绍的徐州跟冀州离得挺远的,打冀州对他来说,得不到什么好处,反而会破坏他联军盟主的名望,得不偿失。 只需称赞几声而已,惠而不费啊。 “文若觉得派谁出使为好?” “吾弟友若,擅言辞,可当此任。” 荀谌是将军府参军事,此时正在大堂,闻言起身请命:“启禀明公,吾愿出使酸枣,说服袁绍,两家交好,使其安心讨伐国贼。” 他这话说得情真意切,就像真的想跟关东联军交好, 让袁绍放心讨贼一样。 刘襄开口考验:“若袁绍要求会盟,该如何应对?若联军索要军械粮草,又该如何应对?” “骠骑大将军身为宗室,需避讳谋夺皇位之嫌,没有陛下诏令,不可起兵,只能震慑。前日听闻董贼盗挖皇陵,义愤填膺,苦于无法起兵,唯有期待袁盟主诛杀国贼,遂派我前来表达为友之意,请联军安心讨贼。” 荀谌表达了一下不结盟的借口,接着说道:“至于索要物资之事,观联军一直不动,骠骑大将军心生不满,何时与董贼交兵,再说物资不迟。” 这话说的,有理有据,刘襄觉得如果自己是袁绍,也得信以为真,更是不好意思现在就索要物资。至于跟董卓打起来以后,那就没有北上冀州的威胁了,谁还理袁绍啊。 “好,友若言辞犀利,此事便拜托于你,吾静候佳音。” 荀谌领了符节,带着护卫,出使酸枣。 荀彧又提了一个建议:修缮黄河大堤。 黄河的下游河道经常泛滥,占据河北之地,肯定是要修缮河堤的,这是每年都必须去做的事情。 但荀彧提出修堤,是专门给袁绍看的,表达我军不想为敌的态度,安定联军的心态。 并且趁着修堤,构筑沿岸的烽火台,建立一套烽燧预警系统,再次加强黄河防线。 这等于跟别人明说了,老子不想南下打仗,但谁要是来打我,肯定得崩掉满嘴牙。 刘襄决定修,而且要大修。 四月春耕之后,便要征召大批民夫,加固北岸河堤,最好能在秋汛的时候,淹了河南之地。 wap. /130/130239/30381040.html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