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袁滂八十七了,走路已经开始颤颤巍巍,原本在陈郡养老,等待安葬祖坟。 “袁公快快请坐,不知此来何事?且请直言,吾必定全力去办。” 袁滂可以算是刘襄的伯乐之一,当初在洛阳之时,没少为他争取政治利益。 “听闻君侯要筑城藏书,还要大开方便之门,供学子诵读、抄录,此等彰显文华之事,老夫怎可缺席?忝颜前来,求一个共襄盛举的资格。”袁滂笑呵呵的又打趣了一句:“倚老卖老之处,君侯可莫要责怪。” 刘襄郑重的行了一礼:“袁公能来,吾求之不得,这是给书城添彩,您的名号一亮出来,能震慑多少宵小?省去多少诋毁?这是在扶持晚辈,吾谢过袁公!” 饭团看书 天底下的事,就没有能让所有人满意的,有赞颂的,自然会有诋毁的。 那些经学世家,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憎恨他免费传播学问呢。 袁滂三朝元老,曾位列三公,虽然致仕了,但名望极高,有他在,真的能省去很多麻烦。 估计是袁涣特意搬来坐镇的。 再加上蔡邕、郑玄等人的名望,这书城才能被世人认同。 刘襄是真心实意的感谢,当即表示,愿拜袁滂为书城祭酒。 书城不会纳入州郡的官吏系统,祭酒就是名义上的首脑了,当然不会安排什么具体的事务,快九十的老人了,还要求他办理政务的话,那就是丧尽天良。 袁滂捋了捋银白的胡须,笑得开怀,面前这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成长的可真快呀,已经雄据河北三州,成了天下顶尖的诸侯,自己当初的选择果然没错。 陈郡袁氏要从龙而起了! 一老一小又聊了几句,刘襄说了想邀请卢植的想法和难处。 袁滂指点道:“郑康成和管幼安与卢子干同出一门,可让他们邀请。吾还听说卢子干欠了郑康成天大的人情,加入书城是好事,他不会不应。” “多谢袁公指点迷津。” 袁滂毕竟年纪大了,闲聊一会便有些精力不济,刘襄亲自送他回到了袁涣府上,袁涣整天泡在工地,已经有段日子没见到人了。 自袁府回来之后,便请托郑玄、管宁两人,邀请卢植来书城相助。果然如袁滂所料,卢植并未拒绝,几天之后,郑玄等人便携卢植请见,众人就书城之事畅谈一番。 书城的管理系统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负责管理、校订书籍的秘书监、校书郎和经学博士,二是学院,三是城防。 因为其特殊性,最好能用德高望重之人充任,就算是负责城防事务的守将,派个不通学问的将校也不太符合氛围。而且书城的声望一旦打响,没有哪个傻子会冒着得罪全天下读书人的风险,死命攻打这座城池。 所以,卢植被任命为书城的都督,提督书城内外诸军事,他也同意会在闲暇之余办个讲武学堂。书城的守军是六百多个千牛备身,这些人是安平军的备用军官团,希望能在卢植的手下学到些本事,如果有效果,在役的军官也可以轮换一下。 城内配备的司煊、贼曹也归其管辖。 郑玄、管宁、邴原、刘洪等人除了学院事务之外,还要兼任五经博士。 蔡邕被“劫”回冀州之后,就一头扑在了藏书上,带领在将军府的书吏和学院的学子之中,选出来的三百多人,组成了秘书监,刘襄任命他为监令,佐使由他自己去选人。 这老头选的第一个人就是他的女儿、刘襄的媳妇、以才华闻名的女子:蔡琰。 这并不是什么离经叛道的行为,汉代女子的地位挺高的,封侯的都有好几个呢,没什么可惊讶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