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书城-《三国:我被黄巾裹挟了》


    第(2/3)页

    “主公,不如加派人手,在北城区建藏书楼,现在先用曜卿的办法,暂时存放在南城空宅之中。”这两人都把眼光放在了正在建设的新城区。

    田丰火气上涌,忍不住骂了一句:“董卓狗贼,不得好死!”

    刘襄听了半天,他们也没商议出什么好主意,便说了说自己的想法:“吾有意在邺县新城东方十里之地,漳水北岸之处,建一座新城,专门用来藏书,设秘书监管理,学院也可搬迁过来,城中再配上造纸、制墨的工坊,成为一座书城,不知这个办法是否可行?”

    袁涣、沮授、田丰三人都在计算靡费,郑玄等人不了解实务,担心的问道:“使君,建筑城池当然是好,可是,旷日持久,得需要多少年才能成啊?”

    “征调十万苦役,一年可成,吾估算着,周长六里的城池便可。待书城建好,学院入住,吾便传信四方,想看书、抄书的都可以来,不收钱,但不外借。”刘襄想专门建一座城,弄一个国家大图书馆。

    以此来吸引天下的读书人到来,然后选生活窘迫的人,开启治下的蒙学计划。他想在每一个乡建起至少一座的蒙学,最好能普及到亭,每个县设立县学,这需要一大批读书人。

    以现在的地盘来看,最少也得需要三千多个能教书的先生。

    他现在只在不多的几个县里建了蒙学,没办法,手底下能教书的太少了,距离他需要的人数,连零头都凑不够。

    这个设想很美好,刘襄沉浸在开启民智第一步的蒙学计划里,而其他人憧憬着一座专门建筑的书城,在心中勾画着每一处建筑的细节,那必然是能让所有读书人都向往的所在。

    “千古以降,此为开天辟地之举也,使君,吾愿自荐,便是去挖土刨坑,吾也愿往!”邴原激动的起身请命。

    “使君,吾也愿往,如此文华盛事,能参与其中,便是死在城下也无憾矣!”管宁随即起身。

    “我等皆愿为书城并足砥砺,担土抬石,纵死无悔。”郑玄、刘洪等人,包括随侍的书吏皆起身施礼,自愿去筑城做苦力。

    郑玄请命之余还摇头晃脑的感叹了一句:“纵死城下,骨亦香也。”

    刘襄觉得这帮人热血上头,智商减退,老子用得着你们挖土搬石头吗?想留名青史也不能这么干呀。

    筑城的主官,得由自己任命。

    “几位不可如此,接收书籍,妥善保管方为重中之重,筑城之事,吾自有安排。”

    他转头看向袁涣说道:“曜卿,筑城之事由你全权负责,自各处修路队伍调集苦役十万,告诉那帮人,让他们用心卖力,表现好的,罪囚减刑,奴隶抬籍。北新城和新建的磁州窑专门负责物料,在将作监抽调营造匠人,务必尽快建成。”

    “谨遵令谕!”

    袁涣兴奋莫名,这是三皇五帝以来,第一座专门用作藏书、读书的城池,必然会名留青史,自己负责营造这座城池,那他的名号,必然千古流芳,还是自家人好啊,有好事能想着自己。

    沮授很羡慕,但忍着没说话。

    田丰不惯这个,用人唯亲可不行。

    “主公,袁曜卿随和软糯,不适合这等大事,吾不怕得罪人,定能秉公执纪,不负众望。”

    一听这话,袁涣不干了:“田元皓,吾平日包容与你,不代表性子软弱,再敢诋毁,吾与你见生死!”

    名留青史的机会啊,亲爹也不能让。

    袁涣平日里性子随和,不争不抢,跟谁都能相处,但危难之时,胆气豪勇,是有气节,不惧死的。

    刘襄出言打断了他们的争执:“两位且住,若再争执,恐要出恶语,有损德行。曜卿曾在危难之时身赴敌国,非是柔弱之人,相处长了自会了解,若元皓不放心,在一旁监督便是,此为监察御史的职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