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下午他会根据情况考虑选择找练练琴或是继续听音乐会,他在柴院后街的一个角落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琴行,老板是一个会讲德语的犹太人。 傍晚他会和何静一起共度晚餐时间。 晚上在参与完集体活动后他回到房间继续做一个小时的翻译工作,然后上床过两遍拉三的乐团总谱,最后才睡觉。 几天下来音乐会听了大半,秦键的收获不小,这种收获和在比赛中所获取的。 虽然每个舞台之间都是在几个不同曲目之间来回重复,但是这和他所参加比赛感受到的氛围又完全不同。 少了比赛的竞技性,各大学院的心态也相对平和。 毕竟这一次的研讨会是一场纯以‘拉赫作品’展开的学院派的学术交流。 所以在俄派德排法派的拉赫争相上演之下,秦键每天都会在不同的舞台上发现一些亮眼的内容。 而这些亮眼的东西基本都是出自各大学院派的演奏者,他们大都是还没有毕业的学生。 真正的参与进去了解之后,秦键发现了一些有趣又引人深思的东西。 在一天午餐的时候,秦键主动和一对来自汉诺威音乐学院的情侣聊了聊,正好在这对情侣刚刚在汉诺威的音乐会上完成了双钢琴版的拉二,非常精彩的表演。 弹主奏的是彼得,一个很大众化的男名字,他的女友蔻纱为他协奏。 对于秦键的主动攀谈,两个人表现的很热情,而在聊天结束时秦键才知道彼特看过自己在维也纳的比赛,并表示很喜欢自己所演奏的莫扎特。 “我当时是陪同我的老师一起去的,为此蔻纱还生气,怪我周末不陪她。”皮特说完这话的时候,蔻纱不顾形象的大笑了起来。 如果秦键是在街上碰到这对情侣,他绝想不到两个人可以在钢琴上完成如此高难度的作品。 文静的皮特和大大咧咧的蔻纱与秦键这几天所见到的很多学院派的年轻男女看起来都一样,都不是很像搞音乐的。 这一现象尤其是体现在欧洲院校的学生中,相比于走到哪都散发着一种浓郁‘艺术’气质的亚洲国家的学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后来在秦键询问这对情侣们对于未来的打算时,彼特说他硕士毕业后将回到原来的专业继续学化学,而蔻纱的愿望则是希望能在毕业两年之后能成为一名游泳教练。 在秦键的追问下,他才知道彼得虽然从小学习钢琴,但是他在本科阶段所择了化学专业,而在认识了蔻纱之后他才决定陪同对方一起考了汉诺威的硕士,他还告诉秦键他的很多同学本科阶段都不是音乐生。 这样的答案对于秦键还是很有触动的,不过至于这个问题背后的本质又是另一个话题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