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节目播出-《巨星从走近科学开始》


    第(3/3)页

    肖一若被好几个人艾特,不好意思装死,发了个大大红包,同学们心满意足。

    大伙心里有数,肖一若估计是目前来说混的最好的,甚至比毕业几年的学长学姐也不遑多让。

    不过,想让他帮忙基本不大可能,说到底,还是个新人主持,能照顾好自己就不错了,其他地方根本说不上话。

    以前的好哥们直接打来了电话,一番瞎扯后问起学校请他回去做演讲的事。

    在东广,肖一若可是名人。

    刚毕业拿下了金话筒大奖,成为了学弟学妹的榜样,成了学校的骄傲。

    肖一若和学校方面交涉过,把时间定在了一月份,就是放假之前去一趟,大四的很多已经在找工作或是实习中,他的经历无疑是最有用,且特别励志。

    学校也没啥要求,让他总结一下进入东安到现在的一些大小事,分享经验。

    听说,学生们都挺期待,准备了不少问题。

    相比于那些大佬,肖一若是活生生身边的案例,有更多学习的价值。

    至于发言稿,他还没写,对于这些事,肖一若不算特别积极,觉得好累好麻烦。

    每次看到编导开会时长达上百页且无限套娃的ppt,他都觉得工作真不容易,得花多长时间才能做完这些东西。

    “哇这人发财了,一沓子连环画就值几十万,我小时候好像看过,哎,可惜不知道珍惜。”

    杜鹏看的很投入,一惊一乍,见到值钱的物品,丝毫不掩饰心中的羡慕之情。

    连二维码出现的时候,也忙不迭地拿出手机扫一扫,美其名曰支持自家节目,万一中奖了呢。

    综艺节目一般九十分钟,科教类的节目四十五到一小时不等。

    这可是有讲究的。

    首先,便于电视节目标准化生产,种类繁多的电视节目必须遵循一个适应播出市场的制作标准。

    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

    其次,是和受众观赏心理有关。

    燕视做过调查,如今人均日观看电视时间大概在14.9分钟,如果只收看不同频道,最多不超过15个,被称之为“双15现象”。

    因此,基于15分钟收视时长的相对稳定性,可以将这一时长视为电视节目的板块设计和节目编排的基本依据,节目时长设计最好为15分钟的倍数。

    当然了,这只是概论。

    如果节目精彩,就算俩小时,也会看的意犹未尽,看完后回味无穷,然后等待下一期。

    如果节目一般,大概看个两分钟,便转台了。

    质量才是吸引观众提高收视最关键因素。

    《华夏鉴宝》作为科教类型的半综艺形式,可以学习的很多。

    这么多年,类似题材的不少,过于严谨,观众不太喜欢,受众会大打折扣。

    怎么提高趣味性,就得靠主持人,嘉宾都是专业人士,既能坚定,还能逗乐的比较少。

    肖一若其实压力蛮大的,编导导演不止一次地和他说要注意调节气氛,所以没事的时候,会去看看网上的段子,没准啥时候就能用上。

    一个小时的节目很快过去,结尾的时候,还宣布了录制时瞒着选手们的规则。

    另外,还在官网设置了投票渠道,每队会选出一位人气最高的选手。

    比如民间队八字胡老板在队内人气最高,他等于得到了观众的庇护,如果在比拼中失败,不会吃到淘汰票。

    做此环节的原因很简单,一来是增加和观众的互动,让他们有参与感。

    二来也是为了收视。

    那么多选手,总有一些表现非常优异,得到观众的喜爱,万一被淘汰,对于节目组来说是个损失。

    老妈的电话掐着点打了过来,对着肖一若一通夸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不是所有父母,都有机会在电视上看见自家孩子侃侃而谈,诶,就是骄傲,就是开心。

    挂断电话,深吸了口气,他点开了群聊,收视马上会发布。

    (感谢帝无泪老板5000点打赏,感谢缘总,南哥500点打赏)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