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7章 川禾汽车-《完美重生》
第(1/3)页
京车研究所有367人,研究员级正高职高级工程师13人,研究员级副高职高级工程师25人,工程师、助理工程师共189人,剩下的就是车工钳工铣工各工种技工和普通工人。
在这个数据中就能看出,京车研究所的实力还是相当牛逼的,要是能保证持续投入研发资金,肯定能做出一番亮眼的成绩。不幸的是他们遇到了一群目光短浅的蠢货,要不是沈川的出现,他们的下半生就只能蹉跎。
张德友坐在破旧的沙发上,吧嗒吧嗒抽着刚卷的一袋旱烟。因为是筒子楼,又是一楼,采光不太好,而且客厅不大,还放着不少杂物,给人一种非常压抑逼仄感。
“嘎吱……嘎吱……”
旁边自制电风扇在嘎吱嘎吱的转动着,可就是这样,也吹不散张德友紧皱的眉头。他是研究所唯一一名八级工,前几天,巴农这个他非常尊重的所长找到他,并告诉他已经辞职,而且邀请他去一家私人车企,他当时没说去也没说不去,只是说考虑考虑。
可让他做梦都没想到的是,昨天早上一觉醒来,研究所被卖了,一时间让他很难接受这个事实。紧接着巴农又找到他,跟他聊了很多,他这才知道,研究所就是被那家私人车企买下来了,巴农找他就是希望他继续留在研究所。中午的时候,副厂长彭万喜也亲自过来找他,要调他回总厂,并承诺一切待遇不变,但他也没有立刻答应。
当初京车毫不犹豫的放弃了巴农他们,但对张德友这样的八级工却不愿放弃。这说明,八级工对一个厂子是多么重要。
在这个年代,五级工、六级工,在企业和社会都有很高的地位。就像武侠小说,六级工是小说里的大侠,八级工基本上就是扫地僧的存在。八级工是技艺精湛、精工细作的顶尖工匠代名词,是极其稀缺的人才。整个京车,只有三名八级工,这还包括张德友。
哗啦,有人拿钥匙开门的声音传来,紧接着老旧的铁门嘎吱一声被拉开,张德友的老伴,刘慧琴走了进来,手里还拎着一个菜筐。
一进屋,刘慧琴闻到满屋子烟味,连门都没关,急忙把菜筐放下,来到窗前把窗户推开“老东西,你又作什么妖,这大热天的不开窗户也就算了,抽烟还不把窗户开开,想把人熏死啊。”
“姥姥,姥爷!”一个岁,胖乎乎的小女孩蹦跳着跑进来。
“哎呦,我的大外孙女来了。”刘慧琴见到孩子,眉开眼笑的把孩子抱起来,“嚯,这才几天没见,好像又重了,要是再这样去下,姥姥都抱不动了。”
这时,张德友的女儿张云走了进来“优优,姥姥都多大年纪了,腰还不好,快点下来。”
张德友把烟掐灭“你怎么来了?”
“我听说研究所卖了,所以过来看看。”张云也是京车职工,今天是周日,孩子也放假,正好有时间就过来了,打听打听情况。
张德友没有说话,张云看了一圈“张元呢?”
刘慧琴说道“不知道,大早上就跑出去了,中午也没回来。”说完问优优,“优优,晚上吃啥,姥姥给你做。”
“包子!”了一句。
刘慧琴瞪了自己女儿一眼“吃包子怎么了?又不用你包。”说着揉揉优优小脑袋,“姥姥这就去和面,晚上就吃包子。”
“爸,爸!”张德友的儿子,张元跑了进来,气喘吁吁的说道“那个川禾实业董事长来了。”
张德友没好气的说道“什么川禾实业董事长,他来不来跟我有啥关系。”
张元抓起张德友面前的茶杯,咕噜咕噜的把杯里凉茶喝个精光“怎么没关系啊,研究所就是被他买去了。你可是八级工,他肯定会来见你。”
张德友刚刚舒展开的眉头又皱了一下“人家那么大的人物,怎么可能来见我。”
张元看着自己老子说道“爸,你不会真想调回厂里吧。”
张德友没有说话,张元顿时就急了“爸,你是不是老糊涂了……”
“张元!”张云没好气的说道“你怎么跟爸说话呢?”
“啪!”张元扇了自己一下,“我不是着急嘛?姐,你还不知道吧,只要留在研究所,普通研究员技术员工资就给2000,像我这样没文化没技术的职工,每个月工资都给七八百,而且还不算奖金。我可听说了,要是加上奖金,每个月能拿到小一千呢。咱爸是八级工,你想想他每个月工资得是多少。”
“多少?”张云也很心动的问道。
张元说道“我也不知道,但普通研究员都给两千,咱爸的工资怎么也得给3000多吧。”
张云看向张德友“爸,你不是说,巴叔叔在辞职的时候,就找你谈过,要带你走吗?他没跟你工资待遇的事儿?”
张德友摇头“只是说工资待遇很,我要是留下会分房,而且还是别墅。”
“别墅?”张云和张元都瞪大了眼睛。
张元激动的一拍大腿“看看,看看,爸,能给你分配别墅,工资待遇能少的了吗?”
张云也来了精神了“爸,这事儿你可真的好好考虑考虑,别脑子一热,调回厂里,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
看着自己儿子和闺女,张德友不耐烦的挥挥手“我自己心里有数儿,不用你们操心。”
“你有什么数儿!”张元说道“不就是想抱着铁饭碗退休吗?爸,这都什么年代了,人家川禾实业可是外企,研究所被收购之后,也属于外企。你出去看看,谁不是弯门盗洞,削尖了脑袋往外企钻,你可倒好,还抱着你那个铁饭碗不放。”
“爸!”张云也劝道“小元儿说的不是没有道理,现在铁饭碗也不是那么牢固了,你知道这两年有多少人下岗吗?你能保证咱厂能一直红火下去?其实,这次真的是很不错的机会。”
第(1/3)页